2020年巖板大爆發。然而,目前已有“可能一兩年內會出現巖板賣不動”的預判。有業內人士分析,巖板之所以有“大隱憂”,一方面是需求端還未完全打開而新增產能太快,另一個原因,則是巖板產品的同質化問題。
“陶瓷行業創新越來越難”似乎已成為一種共識。加之工程渠道的影響,不少企業都陸續往嚴控成本、規;洜I的方向進行調整。然而,廣東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(下簡稱博德)卻在2019年推出了倍麗晶剛玉獨體煅造石材——為此,博德花了13年的時間,投入了幾個億的成本。
倍麗晶剛玉到底是什么?與瓷磚、巖板、天然石材、人造石材相比,倍麗晶剛玉有哪些優勢?應用場景主要有哪些?圍繞這個新品類,博德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大動作?
陶城報記者專訪了博德董事長葉榮恒。問及“銷售目標”“愿景”等問題,葉榮恒回答道,“我認為,做企業,與其說做百億,未來是否能夠做百年更重要”,“比起價格戰,價值戰、技術戰才更有意義”;談及倍麗晶剛玉的跟進門檻,他說,“(比倍麗晶剛玉)更難的不是有沒有人能夠做得出來。我認為有人做得出來,但是要把效果做好,做得成熟,并不是一天兩天、一年兩年的事情”。
“要打通的不僅是產品,還有加工、配套和服,這是我們下一階段要做的事情”,葉榮恒介紹說。據悉,在2020年秋季陶博會上,博德·倍麗晶剛玉將在中國陶瓷城展區、華夏陶瓷城展區設展位,向大眾呈現不同規格的煅造理石、煅造奢石等晶剛玉產品。
而對巖板,葉榮恒則半開玩笑說,“就像是處于初戀階段,你會感覺什么都好,沒有缺點。我認為還是不夠理性的。”
說起開發晶剛玉的初衷,葉榮恒表示,其實是希望把比較珍貴的石材,甚至是一些被人類過度開采以致在大自然中已滅絕的稀有石材,通過新的材料、新的工藝、新的技術重現呈現出來。這個全新的產品,既能滿足消費者對于精美絕倫的稀有石材的裝飾效果追求和熱愛,同時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人類對于大自然無止境的索取和毀壞。
據介紹,目前晶剛玉有三大系列產品,分別是煅造奢石,煅造理石,煅造玉石。幾乎可以還原所有的天然石材。除了異形的效果外,幾乎可以還原所有的天然石材,可以應用到原來天然石材能夠做到的全部空間,在應用場景上涉及傳統家裝、商業地產、櫥柜配套、家居配套、工藝裝飾。目前主推規格為1200×2650×8(mm)、760×2650×15(mm)、900×1800×13(mm)。
之所以稱之為“煅造”,是因為倍麗晶剛玉需要用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溫,花4-6個小時(相當于普通巖板的五倍)才能夠燒制出來,主要原因就是材料的特殊性,加上要呈現石材的顏色、基底和立體感。因此,在耐磨度與其他理化性能上,晶剛玉都優于普通的陶瓷大板,其耐磨度達到5-6級,能夠大批量用在公共場所。
由于倍麗工藝技術的創新性和突破性,晶剛玉產品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:2019年獲得兩項權威的國際科研成果認證;2020年初,第十六屆中國陶瓷行業新銳榜經專家評審,授予博德“科技創新獎”。這不僅是對倍麗的肯定,更是對博德堅守科技創新的鼓勵。
在關于微晶石的研發、創新引領上,博德曾獲得“微晶干壓成型技術與‘晶剛玉石’微晶磚的研制”及“三維數控布料‘金花玉石’立體紋理微晶磚的研制”等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;而在2019年,當同行們大多已放棄這個品類時,博德又通過了“微晶玻璃陶瓷復合磚(晶剛玉板材),吸水率E≤0.5%”的技術認證。
值得一提的還有,目前很多國家都對中國陶瓷反傾銷,但是倍麗晶剛玉這一產品不在反傾銷的清單上。
“做晶剛玉要很有耐心“,葉榮恒告訴記者,“很多技術難度不是說想解決就能解決的。”
實際上,博德在晶剛玉的研發上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,一直在摸索產品的紋理設計方向和技術難點。據介紹,要做好晶剛玉,除了要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提高物理性能之外,還要拓寬它的應用場景;谶@兩點,博德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深度研發,開始尋求大眾所接受的紋理風格,最終定位在“鎖定高端石材”,主要做大理石類或石材類的紋理。
作為全新的品類,晶剛玉與傳統的瓷磚相比,銷售渠道又會有哪些變化?葉榮恒認為,客戶主要可以分為存量的和增量的客戶。
“存量的客戶就是原來的代理商”,不過,因為現在的銷售渠道比以前更加多元化了,“代理商能不能適應多元化,駕馭多元化,這本身就是要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。”同時,由于晶剛玉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真石材百分之百地還原出來,這就涉及到石材原先的渠道問題。通過將石材行業的人與瓷磚行業的人相比較,葉榮恒認為,原來做石材行業的人對加工、配套、安裝是非常專業的,他們的服務能力很強,而瓷磚行業只不過是在客戶推廣、策劃這塊做得多一些。“我相信,未來消費者更多地還是需要實實在在的服務,所以在這塊要促使他們(代理商)去改變,要引導他們。”
增量的客戶則指原來用石材、用石英石或者用瓷磚的客戶。“這些客戶未來都會一步一步地把它覆蓋過去,渠道就會多元化。”
在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上,在工廠方面,博德計劃將于明年三月份在三水投產巖板線,把原來做仿古、拋釉等普銷產品的產能全部轉移到陽西生產基地,三水基地則主要做晶剛玉和巖板。
葉榮恒還透露,在明年三月份的家具展將全面呈現成品家居。與整裝不同,這款成品家居主要是做兩廳——餐廳、大廳的產品配套,通過設計與加工配套能力,把材料打造成成品,直接面向消費。
但在談及發展目標時,他表示,與其說提出一年或一季度的短期目標,不如更多地去思考企業如何穩定健康、可持續地發展。特別是對于重視研發、設計與產品品質的企業來說,研發一款新的產品就需要花費巨長時間(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),耗費高成本了,就遑論用短期目標去衡量了。相反,考慮更多的應該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,如何創造更多的核心競爭力。“我們要顧及眼前的業績增長,但更多的還是要思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,以及持續的增長。”他說,太多的短期行為不僅會淹沒掉前期的成果,也很難有未來。
他認為,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兩個很重要的命題,而如何既能很好地生存,同時又健康地、加大力度地發展,就是一個系統工程了。“對我們來說,比起做百億,我認為未來是否能夠做百年更重要。”葉榮恒表示,如果一個企業永遠在做產品研發,在產品的質量跟服務這塊都能夠做得出色的話,那么未來是會有好的效果的。“比起價格戰,價值戰、技術戰才更有意義。”
談及目前行業最火的巖板,葉榮恒半開玩笑說,“就像是處于初戀階段,你會感覺什么都好,沒有缺點。我認為還是不夠理性的。”他表示,雖然由于做的規格和厚度變大,巖板的應用范圍比以往的瓷磚廣,但是它的要求也比瓷磚多了,在加工方面需要滿足更高的要求。
同時,葉榮恒還提出,即使巖板能夠替代一些石頭、石英石,也不能盲目地說市場有多大,“質量、性價比要比越來的東西好,你才能代替,否則還是不行”。
那么,“巖板是否一定要做成通體”?葉榮恒表示,“這是一個偽命題。”,他認為,要令到用戶真正感受到產品的優越性的話,考慮的不是一個點的事,“我認為不要很固執地、片面地去認為一定要這樣,而是要多思考為什么要這樣,這樣做出來的結果是什么。”